看到一条新闻:
一位上海妈妈看破红尘,出家了。
卖掉了家里唯一的房子,卖了588万,全部捐出去了。
没有给父母留,没有给孩子留。
她说,父母比较看得开,钱不是他们的,自己可以随便处置。
但是女儿不理解,上大学借了助学贷款,对此生出了一些嗔念。
她说,出家之后,父母和女儿都是红尘中人了。
自己现在住在树林寂静处,也就是我们“凡人”理解的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中。
不知是什么原因,她回来上海找女儿来了。
还没有找到,不知道是女儿躲着她,还是母女两人见面的姻缘还没到。
这段采访视频一下就火了。
毕竟涉及到了588万,有钱的地方大家都会比较敏感一些。
网友们的评论很精彩,也很有才。
大家争论的点,也多集中于她到底应不应该裸捐。难道说,皈依佛门就要对家人的苦难视而不见了吗?
我翻了翻评论,大部分人对她的裸捐不认同。
基本观点就是,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谈何“我佛慈悲”?
把钱全捐了,就是觉得自己多捐款会让自己的来世更好。连女儿的学费都不管了,让女儿靠借贷上大学,太自私了。
这是伪善吧,如果我是她女儿我就当场不认她。你的善心,为什么不先用一点在女儿身上呢?女儿在借贷上学啊!
这是典型的卢梭式慈悲,对身边正处于苦难中的人视而不见。
跟着这位网友长见识了,这位妇女哪里是出家捐款,是当了纯纯的韭菜而不自知。
想想,我要是这个人的女儿,真的会不理解吧。你看破红尘,出家就出家了,为什么把我的家也剥夺了呢?
也有网友说,这事儿得这么看,如果捐款用到了实处,让很多人受惠于捐款,那确实没什么好喷的。
但,这钱若只是捐给了寺院,那就是给自己买赎罪券呢!
还有人看到她在寻找女儿,女儿却不跟她见面,说:既然斩断红尘了,还有什么母女缘分啊?女儿也是红尘中人,就不要打扰女儿了吧。
她这样做,注定悟不了道,倒是可能成全了她女儿看透世间事。
网友们真的是太有才了,有理有据。
我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脑海里一下就跳出来《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
那位主人公是一位丈夫、父亲,在按部就班地履行了自己所有的责任之后,突然消失了,去追求自己画画的梦想去了。尽管后面的路他走得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他也从未想过要回到以前的生活,直到他用尽生命,画完自己的最后一幅画,还一把火烧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当真是活得通透潇洒。
所以,我刚刚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是想要去尝试理解这位女士的。
或许她也是红尘事了,想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吧。
但是,后面越看越不对味。
她房子是2019年卖的,直接裸捐,女儿上大学都要自己申请助学贷款。
这种做法,一下就颠覆了我试图理解她的想法。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在追求自己梦想的时候,几乎是安排好了家中所有的事儿,自己净身出户的。
而这位女士,是明知自己家人需要她的慈悲,却一意孤行,不给家人留一丝善念。
皈依佛门,真的就要“断情绝爱,六亲不认”吗?
说真的,我觉得现在很多人信佛,都流于形式了,形而上学。
许多人红尘之心滚滚,却在手上套一串佛珠,没事儿念念佛号,就算是礼佛了。
像这位女士,不好好钻研佛经,渡己渡人,却执念于裸捐供养,无视身边人的苦难,这样的人真的能理解什么是佛学吗?
佛教大师索达吉堪布说:很多人以为学佛就是要绝情绝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自己修炼成一块“无眼耳鼻舌身意”的木头,这就美其名曰“四大皆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大乘菩萨以救度天下苍生为己任,视他苦为己苦,为众生甘愿付出一切,又怎会置他人痛苦于不顾呢?
我们能理解现代人的压力太大了,礼佛很多时候是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归处。
但这并不需要我们断情绝爱,远离父母亲人。
佛学其实是一种智慧,是一个哲学体系。
它并不是让人舍去这个世界的一切,而恰恰是让我们如何处理、更有意义和富有价值地去参与、同时更为有智慧地享有并珍惜它。在这世间如果没有好老师、好朋友,以及重要的亲人,修行生活会非常空虚而难熬。
所以,即便人们需要佛法的救赎,也希望大家能真的理解佛法的奥义,而不是流于形式,给身边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踩着家人的苦难,成全自己虚无缥缈的来世。
向内修行,当下即是永生。
【讨论一下】这事儿,你们怎么看?你的身边有信佛的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