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马来西亚屋价近10年大涨,民众望楼兴叹,专家:应向新加坡学学

马来西亚的房屋价格近10年来大幅上涨,与民众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人们要拥有房屋越来越困难。专家认为,马国政府应管制房地产市场,甚至效仿新加坡兴建更多人们负担得起的公共住房。

位于吉隆坡的人民组屋华友花园(Taman Wahyu)有相当完善的设备,是马国公共住房的模范。不过,还是有居民破坏组屋设施,卫生和治安也欠佳。(萧郡瑜摄)

近几年来,马国首都吉隆坡的城市天际线改变了不少,除了几座新建成的地标大楼,高级公寓更是越盖越密集。虽然房地产发展蓬勃,但多数人只能望楼兴叹。

马国国库控股研究所(Khazanah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总监苏拉雅(Suraya Ismail)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马国的整体房价已超出民众负担得起的水平。“像在吉隆坡就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是租房的,因为大多数人根本买不起房子。”

过去20年,马国的房价中位数倍数(median multiple,即将一座城市的屋价中位数除以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均处于4.0以上,高于3.0的可负担水平。苏拉雅说,在2010年至2020年间,房屋价格更是大幅上涨,与民众薪金的涨幅不成正比。

她引述2019年的数据指出,当时马国家庭的收入中位数为5873令吉(约1800新元),房价中位数应为21万令吉。不过,超过80%的房屋都高于这个价位。

“这造成房屋供需失衡。当时,市场只有5%的房屋是全国最低收入的20%民众负担得起的。其中四成的房屋,只有全国两成的人负担得起。对许多年轻人来说,买房是越来越遥不可及的事。”

首相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上台后,房屋问题再次受到关注。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政府拨出了3亿6700万令吉用于兴建公共住房,预计可让1万2400户家庭受惠;此外,政府拨出3亿5800万令吉,兴建4250个可负担房屋。

地方政府发展部也制定了建屋标准,并计划听取国内外房屋专家在房屋发展方面的意见。部长倪可敏透露,3月底将与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专家交流,学习新加坡的房屋规划。

研究房屋政策的伊曼研究(Iman Research)总监巴德鲁(Badrul Hisham Ismail)向本报分析,虽然马新两地的房屋情况不尽相同,但马国可效仿新加坡建造更多人民负担得起的高质量公共房屋。

巴德鲁指出,目前马国的公共住房——人民组屋计划(PPR),只开放给低收入群体申请。在房地产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政府可考虑改变政策,为更广大的民众兴建公共住房,而不仅限于穷人。

目前,马国只有少于20%的人住人民组屋,其余的都住私宅。

专家认为,要解决眼前的房屋问题,政府必须先着手管制房地产市场。

专家:政府必须将房屋视为公共产品而不是商品

苏拉雅说,政府须确保房屋供应符合人民的需要及能力,之后才提供借贷等融资渠道。“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供应昂贵的房子,这是本末倒置,因为这将使家庭负债累累。”

另一方面,房产供需失衡也导致马国出现许多滞销房产。据马国全国房地产资讯中心的数据,去年第三季的滞销房产多达3万个。

对此,苏拉雅认为政府应规定发展商在发展新项目之前,先调查当地人口的收入中位数,再推出价位差不多的房屋。“发展商也有责任确保房产项目具竞争力,而不是在出现滞销等问题后才来跟政府要援助。”

不过,专家坦言,要解决房屋问题涉及长远的城镇规划,当中也牵扯土地权及多方利益,要改革并不容易。

巴德鲁说,执政者必须有强大的政治决心,才能有效改善马国的房屋问题。“为了确保人们负担得起房屋,政府须做出与房地产业利益相悖的决定,包括控制房屋价格,甚至管制整个房地产生态系统。政府必须将房屋视为公共产品,而不是商品。”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