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收入和贫富差距,是发达国家最热议的话题。这些在资本主义制度和实用精神下取得繁荣的社会逐渐出现分配不均的问题,而原因是多元的。
你知道,在新加坡维持基本生活至少需要多少钱吗?
2020年新加坡大选已尘埃落定,不过朝野政党在竞选期间抄起的部分议题依旧热度不减,和国人福祉息息相关的薪资课题就是其中之一。
工人党日前公布的竞选政纲提到,根据该党的计算,1300新币是一个平均四人的家庭住户每个月所需的基本开销。 而新加坡有超过10万名的全职工作者月收入少于1300新币。
有鉴于此,工人党呼吁政府把1300新币设定为最低工资标准。
不过此项提议也遭到了执政党和当局的反对,近日新加坡国会再度爆发关于最低薪资之争。
新加坡从建国以来,就没有设立最低薪资,这是为什么?
设立最低薪资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你支持哪个?
01.
国会爆发最低工资之争
新加坡最低工资制的概念被提出之后引发不少争论,尤以人民行动党的批评声浪最为猛烈,他们认为这只是一项不切实际的建议。
行动党坚持,政府所推出的渐进式薪金模式(Progressive Wage Model)已证实行之有效, 再搞一个最低工资制度,否则有可能造成裁员等反效果。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说法,渐进式薪金模式是一项旨在提高低薪工友收入的政策, 让从事清洁工和保安人员等行业的国人能逐步增加收入。
针对这些批评,本身是一名经济学家的工人党议员林志蔚反驳道 「最低工资制度几乎不会影响公司企业聘请或遣散员工的意愿」。
那最低工资制度由谁来买单?
很多人觉得政府将成为苦主。但林志蔚指出,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最低工资制度都不会对政府的财政形成负担。
相反的,要为最低工资制度买单的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我们。
林志蔚表示,设立最低工资制度所形成的成本有四分之三由消费者承担,这是由于工友薪水越多,消费者就必须为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另外四分之一则由雇主承担。
尽管消费者看起来是冤大头,不过林志蔚强调,由于消费者的人数远远多于低收入员工,所以平均而言每个消费者为最低工资制度承担的成本其实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