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加坡作为国际级舞台,每间公司当然有着不同的企业背景,各国人才都聚集在这里一较高下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工作文化」。说白了,也就是职场风气。
办公室文化/午餐文化
来源:bloomberg
在办公室的时候就得伪装起来
伪装所有的感觉
你最好是可以静静完成
交代给你的所有工作
吃午餐也是有分的
当然了一个公司不可能
‘嘿,我们一块出门吃饭吧’
这样的程度
一般我都是一个人
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静吃饭
我不想再把时间
花在已经一整天都要面对的人身上
工作就是工作咯
我拿多少薪水就做多少工
我们公司的午餐文化简直有毒
员工之间都有自己的
‘闭合午餐小组’
就是比较好的一群一块吃而已
其他人不能加入的
我通常都是自己带饭去的
每次别人问我为什么要这样
我都很诚实地讲说CBD吃饭太贵
而且我得控制我的食量
然后之后就自然而然
来约你出去吃的人就少了
你不想跟他们出去吃饭
应该很简单的吧
直接拒绝就好咯
我觉得没有那么简单
你估计会变成同事当中的
异类,不合群
然后接下来可能就会影响到
你的工作环境。。。
跨部门meeting
glassdor
每次开会议就是全部人一起上
不参加还不行
没有参加会议就是你这个人
工作态度不积极
而且通常说开一个会
那绝对不仅仅只意味着
开一个会那么简单
比如在会议开始之前
通常还有一个
会议开始前的会议
这个会议讨论什么内容
核心是什么
这些总要先通个气吧
另外还考虑到一个
避免有理解能力
不在同一个频道的情况
先一起小讨论是避免不了的
而且为了达到一个
「完美会议」的效果
有时候这种会议开始前的小会议
可能不止一个
开完会就轻松了?
别想了
有时候还会有那种
开完会的会议
比如那种需要时间的项目
可能现在你在会议上提出东西了
可是大家当下的反应可能就
保持微笑或者点点头
对不对,错没错
见分晓的时候就知道
当时会议上每个人的表情
到底几个意思了
会社交
socialize events
我们好像被鼓励说
要变得更懂社交一点
满足我们的社交体验
要能跟那些问题制造者
也好好相处
你知道我指的是哪一类人
就是那种很爱大嘴巴
并且时刻都想跟你
保持好‘联系’的人
怕担责,先指责
yahoo
现在就有这么个情况:
项目出现了问题
而且一时没办法找到原因
就这一种情况
就能得到五花八门的反应
第一种人的反应
是考虑哪里出现问题
解决问题先
后面再去研究到底是哪个部门
或环节导致出错
第二种人可能就比较偏向于
先把可能会错误的人
先猜猜猜一遍
首先尽可能排除掉自己:
‘这个责任我不担,不关我的事。’
第三种人是先紧张
情绪变得焦躁,易怒
并且当下没办法思考问题
只能先发泄情绪
当时流程出错了
然后他们的直接反应是开始指责
而不是考虑有什么
更好的解决办法
而且犯的也都是小错误
就是那种一分钟内就可以解决掉的
我每次都得跟他们强调
想解决办法先
然后重复这个句式很多遍。。。
因为有的人心态就是这样
只是为了赚钱而已
然后他们就会开始考虑
分配自己的精力
比如项目不要多管
就相应的可以少承担点责任
也减少那种搞砸的风险
而且事情一旦出问题
可能第一责任方也不在于他们
不参与,就没问题了
我很快就会辞职了~
cleo sg
我记得我之前的工作环境是那种
身边的同事就是把辞职啊
不干了挂在嘴边
然后一边抱怨她的工作、
老板、公司、薪水
然后7年之后
她还是待在同一家公司
能干的人是真能干
来源:st
我之前待的公司是一家MNC
外国大公司
然后这种情况就很常见了
我的一个同事自己的本职
做得非常好
因此分配给他的工作量
就有点不公平了
虽然说都是重要的部分
很多次我都看到他没有时间吃午饭
然后有一次喝多了
他突然知道他所在团队里的其他人
跟他同一个职位的
薪水竟然高过他1700新
而他们之间唯一的差别
就在于那个同事
是常春藤大学毕业的
他的心态就崩了
讲讲闲话
gulf news
你知道我们会有WhatsApp群组
是关于工作的
老板也在里边
然后我们还会有一个
没有老板在的群
然后某一天
我一个同事吐槽老板
她的消息直接
误发到了老板在的那个群组